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34章(1 / 2)





  “茜纱姐姐……小的……小的自己来的。”

  这老实孩子挺纯情的啊!看他那脸红脖子粗的,姜采青心里不由啧了一声。想想茜纱平日都在前院伺候,跟家中护院倒是常有机会接触,便懒得再问他了,直接让翠绮去把茜纱叫来。

  茜纱低着头走进来,目不斜视,直直走过来跪下,于是便恰好跟二壮并排跪在了一处。姜采青之前虽说认得这茜纱,却因为在前院伺候,没怎么接触过。这女子今日穿了件半长的淡青夹袄,葱绿裤子,她本就生得秀气耐看,这样十分家常的打扮,便有一种宜家宜室的味儿。

  一想到这女子身为一个通房丫鬟,因在书房伺候,竟能自己认得不少字,必然是个心思伶俐通透的女子了。

  如今打眼瞧着,虽说二壮黑壮憨厚了些,这两人放在一起相互衬托,看着倒不突兀,便指着二壮问道:“茜纱,这护院二壮今日来求娶你的,这事情你可知道么?”

  茜纱依旧端端正正地低头跪着,那耳根却悄悄红了,忸怩地小声答道:“奴婢……知道的。”

  这么说来,就是郎有情妾有意了?姜采青不禁抿嘴一笑,这事她自然是乐见其成的。不过——

  通房到底怎么算?

  姜采青再一次纠结起来,通房丫鬟的“遣散费”该按什么标准?当日跟众位姨娘们说散妾之事,竟没把通房考虑进去,结果呢,现在人家主动找来,为难了吧?

  她不是舍不得那十亩地,而是这古代最讲究身份等级,通房和姨娘,似乎该有个区别,没有区别怕是有人不满了。可这区别到底怎么把握,她毕竟没有经验的,话说谁有这经验啊!

  现代思想使然,在姜采青心目中,通房和姨娘没什么两样,都是“boss的女人”,命运使然也未必是自愿的。如今既然要把茜纱配出去,总该有些表示才对吧?既然她这样阴错阳差成了张家的主人,得了人家的万贯家产,总该把原boss的女人妥善安置好。

  她当日说若姨娘们自愿改嫁,除了自己的衣裳首饰可以带走,每人还给十亩田地做嫁妆,另有一件她当时没明说,她心里头有打算的,要把姨娘们的身契也一并放给她,总要叫这些个女人嫁出去是自由身,才有保障。

  话又绕回原点,眼前这茜纱到底该怎么个“待遇”才好?如今她跟周姨娘关系已经有些僵,才不会去跟她说;魏妈妈吧,大约只会是一个意见:通房、贱妾都属于张家的财产,不卖掉就不错了,还要给嫁妆?姜采青想了一圈,竟发现找不到人商量。

  横竖没人商量,姜采青一琢磨,得,打个对折吧,便对面前的二壮说道:“既然这样,我就把茜纱配给你,你往后可好生待她。”

  “谢青娘子恩典!小的肯定好生待她。”二壮顿时狂喜,咚咚给姜采青磕了两个头,两手扶着地,侧头瞅着茜纱咧嘴傻笑,笑得茜纱头更低了。

  “茜纱,你也在张家伺候这些年了,如今既然配了人,你自己的衣裳首饰、私房积蓄你都带走,我另外再给你五亩田地做嫁妆,你夫妻两个,往后好生过日子。”

  茜纱抬头看着姜采青,似乎对自己竟还有“遣散费”很是惊讶,随即便满脸惊喜了,她思忖片刻,再看看身旁一脸喜色的二壮,慢慢伏地磕了个头道:“娘子大恩,奴婢今生不敢忘的。只是奴婢还想求娘子,娘子既然有心可怜奴婢,能否把这五亩田抵了奴婢和二壮的身契,让奴婢脱了奴籍,若是不足,奴婢和二壮想法子补上。”

  第39章 庵堂

  姜采青不禁心中又啧了一声,这茜纱果然是个不一般的,平时不声不响,关键时候有见识。二壮家里是明河庄的庄户,庄户跟普通佃农不同,也是有身契的。像茜纱和二壮这样的成年奴仆,牙行里的身价大约在二十两银子左右。古代的人口并不多么值钱,遇上灾荒年,兴许给几口饭吃不至饿死,不要钱卖身为奴的都有。当然,眼下茜纱二人是张家的奴婢,让不让赎身,赎身银子到底要多少,却要由主人说了才算。

  而田地呢,上好的良田能卖到十贯钱一亩,也就是十两银子,这五亩田地市价大约五十两银子,也就是说,茜纱用五亩田地赎自己和二壮的身契,按理是足够了。

  姜采青心说我本来就打算放了你的身契呢,不过转念一想也好,这茜纱的一番心思值得鼓励,便点头答应了。

  当日下午,茜纱便拿着自己和二壮的身契,拎了个小包袱,跟二壮双双离开了张家。临走时来给姜采青磕头辞行,说打算先随二壮一起去明河庄拜见他爹娘,往后两人农忙时佃几亩地种,农闲时养几只鸡鸭,男耕女织,生儿育女,安安稳稳地过日子。

  花罗拿出一个小巧扁平的红木盒子,笑笑说道:“茜纱姐姐,你如今要嫁人了,这是娘子赏你的一支银簪,算是给你添妆吧。”说着便顺手把盒子塞进茜纱的小包袱里。茜纱忙想去拿,花罗却挡住她的手笑道:“也不必推拒,也不用看了,娘子赏都赏了的。往后若得空,回来找我玩儿。”

  盒子里当真是一支银簪,却压着一张五十两的银票,姜采青算是暗地里把那五亩田地折成银子补上了。要说她自从来到张家,跟这茜纱也只见过几回,主仆名分,又不是贴身伺候的,话都没怎么说过,可不知怎的,她当真有几分欣赏这个曾经是通房丫鬟的女子了。这女子的身世她并不知道,张家的人也只知道是八.九岁时候买来的,不管她出身何处,以前怎样,姜采青只知道,这女子往后的路应该选对了。